“践行新思想,感悟新时代”研电2207、研新能源2253、2254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各位党员同志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与使命。4月9日,华北电力大学沙河院区研电2207、研新能源2253、2254党支部来到陈独秀旧居和老舍故居,联合开展了“践行新思想、感悟新时代”的主题党日活动。

陈独秀旧居,同时也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旧址,成为了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在这里,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编辑了1917年3月的第三卷至1920年3月的第七卷第四号。《新青年》杂志,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载体,它担负着并出色地完成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宣传信仰和主张的特殊使命。同学们通过阅读文字解说,观看《新青年》杂志的实体稿件,深刻体会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在参观学习陈独秀旧居后,同学们一同来到了老舍故居,在老舍故居中,阅读老舍先生的生平,欣赏老舍先生的著作。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还是一位进步作家。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他“化笔为枪”,他从未放弃过革命的念头,为抗战文学运动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观后,各支部内的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积极分享了党日活动的感想:

研电2207党支部发展对象李泽锴:清明节后,我有幸参观陈独秀先生和老舍先生的故居。刚踏入陈独秀先生的故居大门,看到墙上醒目的三个大字“新青年”,正是这本在1915年创办的杂志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房间内陈列着布满岁月痕迹的手稿资料,仔细阅读后不禁感叹仲甫先生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在老舍故居的几间小屋里,老舍先生完成了《茶馆》等20余部作品,令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接触先生的第一步作品便是《骆驼祥子》,每次回味都令人深思,两位先生永垂不朽!

研新能源2253党支部党员王宇翔:跟随党支部队伍的脚步,我走进了老舍故居。院落并不大,很简单。阳光自然洒落,穿过古树枝叶,光影斑驳,点缀着灰白的院墙。小时候,学校曾组织我们观看过话剧《骆驼祥子》,那是我第一次欣赏到话剧版老舍先生的作品。随后又借阅了老舍作品集,先生的作品语言质朴生动,其广受欢迎的原因便是他充分体验市井生活,正因如此,他才能把底层人民的生活举动描写得清楚生动,也正因如此,读其作品之时才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伟大的人民艺术家,出身于人民,为人民创作。

研新能源2254党支部党员王孝磊:今日党日活动,我参观了陈独秀与老舍的故居。走进陈独秀故居,最引人注目的是《新青年》杂志,细细品读,让人感到,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阳光。”老舍是一位伟大的抗击侵略的斗士,他把笔当作自己的枪,把热血洒在纸上。老舍说过:“我的笔就是我的刺刀,宣传抗战是我的使命。”同时,老舍先生也从没有停下自己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正因为这样,他才写出了《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这样不朽的作品。老舍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思想与作品一直激励着我们。

初审:孙学霏

审核:马 博

编辑:刘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