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共筑科技梦想——华北电力大学研控计党支部与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
时间: 2025-05-09 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与青年交流,4月26日,华北电力大学研控计2440、2441、2439、2444党支部联合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支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共筑科技梦想"主题共建活动。
校史寻根:解码科技报国初心
上午,华北电力大学师生抵达北邮校园。步入西门,一条镌刻着摩斯密码的校训之路引人驻足。"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的密码译文,展现了北邮以通信技术传承人文精神的独特底蕴。沿路前行,毛泽东主席塑像巍然矗立,昭示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担当。在具有北邮特色的智慧教室内,墙面展陈的校史长廊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从1955年建校时的电报通信专业,到如今“信息黄埔”的学科布局,一幅幅老照片见证了我国信息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齐乾老师对华北电力大学同学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齐老师提到,华北电力大学深耕能源电力事业,北京邮电大学立足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希望同学们能在共建中多交流、同思考,增强学科间的碰撞,扩展同学们的科研和学习的视野,共同为各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齐老师强调,党支部共建是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共建为契机,建立健全常态化交流机制,共同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交流党建工作经验。通过深入的思想碰撞,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院士精神:科技工作者的红色基因
北邮学生党员代表魏旖晨、王星阳以“两院院士的红色密码”为题开展微党课,深情讲述叶培大、周炯槃两位院士的事迹。从叶培大院士“科研论文要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执着,到周炯槃院士“一辈子做好通信这一件事”的坚守;从他们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奋斗历程,到培养三代信息学科人才的育人情怀,一个个生动故事让在场党员深刻体会到:科学家精神与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华电党员赵士轲感慨:“院士们用毕生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科研创新必须扎根国家需求。”
烈士丰碑: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绿树掩映的李白烈士纪念碑前,两校党员共同追忆这位“电台重于生命”的红色通信兵。通过北邮“校史讲解团”的讲述,大家了解到:这位《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人物,曾用无线电波架起上海与延安的“空中桥梁”,直至牺牲前仍保护着党的机密。华电党员冯一凡在纪念碑前动情地说:“作为新时代工科生,我们既要传承烈士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更要练就他那样精湛的专业本领。”
此次共建活动通过“校史参观+事迹学习+实地研学”三维模式,实现了红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两校党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搭建“组织共建、人才共育、科研共进”的三维平台,让红色基因在科技报国的新征程中焕发时代光芒。
初审:赵士轲、冯一凡、翟阳阳
复审:隋 瑭
终审:李伯远
编辑:刘 扬